藍耳病的最佳解決方案-艾立生物
2017.06
豬藍耳病,即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是由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具有傳播速度快、發病面廣等特點,已給世界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該病於1996年在北京及周邊地區首先發生,隨後蔓延到全國各地。在2006~2007年中國部分省區發生此病,此病多發於散養戶,發病率可達80%。
1.臨床癥狀豬藍耳病主要是侵染繁殖系統和呼吸系統,主要表現為母豬繁殖障礙、斷奶仔豬高死亡率、育成豬高呼吸道疾病三大特點。
1.1經產和初產母豬多表現為高熱(40℃~41℃)、精神沉鬱、厭食、呼吸困難,少數母豬(1%~5%)耳朵、乳頭、腹部、尾部發紺,以耳尖最為常見。出現這些癥狀后,大量懷孕母豬流產或早產,產下木乃伊胎、死胎和病弱仔豬,死產率可達80%一100%。早產母豬分娩不順,少奶或無奶。
1.2仔豬特別是吃奶豬,死亡率很高,可達80%以上。臨床癥狀與日齡有關,早產的仔豬出生時或數天內死亡。大多數新生仔豬出現呼吸困難(腹式呼吸)、肌肉震顫、后軀麻痹、共濟失調、打噴嚏、嗜睡、精神沉鬱、食欲不振等癥狀。斷奶仔豬感染后大多數出現呼吸困難、咳嗽、肺炎癥狀,有些病豬出現下痢、關節炎、皮膚有斑點等癥狀。
1.3育肥豬體溫可升高至41℃左右,食慾明顯減少或廢絕,多數全身發紅,呼吸加快,咳嗽加劇,個別病豬流少量黏鼻液。無繼發感染的病豬死亡率較低。
1.4種公豬發病時癥狀輕微,持續時間短,但精液品質下降,死精多,是母豬受胎率下降、返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2.流行病學本病的傳染源是病豬、康復豬及健康帶毒豬。病毒在康復豬體內至少可存留6個月(可不斷地向體外排毒)。病毒可從鼻分泌物、糞尿等途徑排出體外,經空氣、接觸、胎盤和交配等多種途徑傳播,氣候惡劣、高溫、衛生條件不良、飼養密度過高時,都會增加本病發生率。近年來,本病流行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5個特點:一是臨床表現趨於複雜,發病程度日漸加重:二是仔豬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三是亞臨床感染日趨普遍,豬群的持續性感染、隱性感染十分常見,,豬群的帶毒時間很長;四是免疫抑制,常繼發其它疾病(如附紅細胞體病、鏈球菌病、沙門氏菌病等),也會影響其它疫苗(如豬疫苗)的接種免疫效果;五是混合感染呈上升趨勢。
3.防治措施
3.1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建立穩定的種豬群,不輕易引種。首先要搞清所引豬場的疫情,此外,還應進行血清學檢測,陰性豬方可引入,堅絕禁止引入陽性帶毒豬。引入后必須建立適當的隔離區,做好監測工作,一般需隔離檢疫4~5周,健康豬方可混群飼養。規模化豬場要徹底實現全進全出,至少要做到產房和保育兩階段的全進全出。加強環境消毒,實行帶體消毒,保持飼養用具的清潔減少飼養密度,通風、降溫,改進豬舍環境。調整日糧,對病豬飼餵高能量飼料、青綠飼料,提高維生素含量5%~10%,礦物質5%~10%(F。、Ca、、Se、Mn),注意氨基酸平衡。
3.2防止豬群流動。發病期間停止豬只出售,停止從外地購豬,隔離治療病豬,場內健康豬群應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運,減少疫病傳播機會。
3.3開展緊急免疫工作。藍耳病疫情常同時伴有豬瘟發生,有藍耳疫存在的地方豬瘟免疫抗體合格率明顯下降。因此,要加強豬瘟的免疫工作,規模飼養場戶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時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時要保證質量,可適當增加劑量,注意接種消毒,防止免疫失敗或人為傳播疫源。另外,根據各場實際,積極做好口蹄疫、豬氣喘病、豬偽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規模飼養場推廣使用豬藍耳病疫苗對全部母豬和公豬進行免疫,基礎免疫進行2次免疫,問隔3周,以後每隔5個月免疫1次。
3.4無害化處理病死豬屍體。根據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的規定,養豬場(戶)要及時採取深埋、焚燒等無害化方法處理死胎、死豬,嚴格控制病豬的流動,嚴防疫情擴散蔓延
4.艾立生物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4.1第3點的防治措施在實務上是多數養豬場無法得到滿意的改善。
4.2本公司多年專注於研發豬隻病毒的健康方法,與台灣知名大學共同研發出使用靈芝萃取物製作出兼具食療與藥補的產品。本公司的產品由健康度營造鞏固,調控足夠健康度來獲取非特異性免疫力,使多數病毒不易感染,因豬隻有足夠的健康度減少致死與致病。
4.3本公司針對豬隻在不同的健康狀態下研發出各種方案:
對象
|
適用時機與功能
|
解決方案
|
備註
|
母豬
|
慢性症的固本預防
|
威靈賜康H-99固本型
|
最佳效益、穩定高產
|
仔豬
|
慢性症的固本預防
|
威靈賜康H-99固本型
|
病毒防治、胃腸健康
|
康復豬
|
急症、中弱病毒的固本預防、緩扶正、體內消毒。
|
威靈賜康H-101扶正型
|
|
健康帶毒豬
|
急症、中弱病毒的固本預防、緩扶正、體內消毒。
|
威靈賜康H-101扶正型
|
|
4.4其它配套方案
4.4.1飲水劑:輔助藥效、緩解症狀、增加體力、促進進食。降低疾病感染發病、促進健康。
4.4.2蘋果素:改善仔豬下痢機率。
|